《谯国夫人》不需要褒衣博带?服饰专家:岭南才女来南京也该着六朝服饰|焦点速讯

扬子晚报   2023-05-09 14:24:25

正在央视八套和优酷热播的电视剧《谯国夫人》将历史上岭南才女冼英的事迹呈现在世人面前。冼英生于中魏晋南北朝时期蛮荒之地岭南,其时社会动荡,百姓涂炭,冼英团结一批忠义之士,组成勤王之师,消灭了南朝乱臣侯景,并协助陈霸先建立了陈朝。剧中的梁朝、陈朝就是历史上六朝的两个朝代,梁武帝、陈霸先都是与南京有关的历史人物。服饰史学家、南京晓庄学院客座教授黄强告诉记者,遗憾的是,剧中人物的服饰并不具有六朝“褒衣博带”的风格特点。

六朝褒衣博带、

上俭下丰的典型服饰很少展现


(资料图)

剧中冼英为俚人,所谓俚人是东汉后北方中原人对岭南一带族群的称谓,生活在广州之南。宋代始称黎族。冼英生于梁天监年间,其兄冼挺本为俚人酋长,被梁朝任命为南梁州刺史。

六朝服饰褒衣博带

黄强教授对六朝服饰有深入研究,出版《六朝人的衣柜》《南京历代服饰》等专著。他认为,《谯国夫人》剧情以六朝梁陈为时间段,并以岭南地区为主要故事发生地,又有苗王族人,剧中出现六朝服饰与黎族服饰、苗族服饰很正常。开局几集人物服饰主要是俚人(黎族)服饰,其民族服饰特点并不明显。传统黎族服饰中,黎族妇女常穿直领、无领、无纽对襟上衣,有的地方穿贯头式上衣,下穿长短不同的筒裙,束发脑后,插以骨簪或银簪,披绣花头巾,戴耳环、项圈和手镯。男子传统装束一般结发于额前或脑后,上衣无领、对胸开襟,下着腰布(吊襜)。

《谯国夫人》服饰交领窄袖(非六朝服饰)

随着剧情发展,故事演绎到梁朝属地罗州,其官员服饰自当着南朝官服。甚至消灭侯景叛乱,助力陈霸先建立陈朝,发生地在南京及周边地区,这是梁朝都城核心区域,官员与百姓理所当然穿六朝服饰。六朝服饰的特点褒衣博带,衣服长短随时变化;女服款式上俭下丰。褒衣博带就是宽松的大袍形与长长的宽腰带,《洛阳迦蓝记》记载“羽仪服式,悉如魏法。江表士庶,竞相模楷,褒衣博带,被及秣陵。”当时的衣袖和衣裾都做得非常宽大,一个衣袖,可以裁成两个普通的袖子;一个衣裾,可以分成两条普通的衣裾。帝王、官员着冕服,使用通天冠、远游冠、进贤冠、笼冠等。

六朝时期男子服装有衫、袄、襦、裤、袍,其中长衫最具时代性。文人雅士最喜欢穿衫,宽大的衫子成为当时最具个性化的服饰,以嵇康、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就好穿宽大的衫子。六朝女性日常服饰上身着襦、衫,下身着裙。

黄强表示,剧中对于六朝服饰的表现明显不足,六朝褒衣博带、上俭下丰的典型服饰展现的很少,缺乏六朝的时尚审美痕迹。大概创作者认为冼英是南越人,远离中原,有意淡化了六朝服饰风尚。“如果持这样观点就大错特错。梁陈时期岭南、崖州属于中国版图,是中央政权的州县;冼英是梁朝官员的家眷,命妇有与官服对应的服饰,所谓着汉家衣。冼英的很多活动在中原地区,甚至是梁陈首都建康地区,肯定着六朝服饰。”

黄强认为,岭南地区古代又称南越,其服饰受气候、交通与文化影响,与六朝服饰有所不同。由于五岭山脉阻隔南越地区,南越人的原生服饰占据绝对地位,以木屐、鲜花头饰、蒲葵扇等服饰与地理气候或文化背景相适应,服饰款式、色彩、图案表现出实用、低调,平淡中见精华的特质。因此南越人服饰表现为土著服饰与汉人服饰并存。六朝岭南土著居民衣着一部分保持原有的本色服饰,一部分与移民中的中原服饰相融合。服饰色彩中,岭南百姓常用青、白、绿、黄、黑五种颜色的布料。土著岭南人服饰已与中原服饰融合,何况是非土著的岭南人,毋庸置疑肯定着六朝服饰。

六朝服饰陈文帝身边侍女

女主外出怎么穿,

到底何时该配全套?

此外,黄强还注意到,第二集冼英与侍女荷花去灵台寺,与陈霸先义结金兰,戴着六朝特有的小冠(平巾帻),需要穿配套的服饰,剧中未曾展现。在宫廷着大袖衫;如果外出运动,从事侦察等活动,通常是裤褶服。

六朝服饰远游冠戴远游冠

巾本来是百姓的专用,六朝时期士大夫、官吏的介入,巾不再专属百姓,而是社会各界的宠物,有平巾幘、平上幘、纳言帻等。帻又称巾帻,是古代中国男子包裹鬓发、遮掩发髻的巾帕。《三国志·吴书》记载:“(孙)坚常著赤罽帻,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。”六朝宋代“又有赤帻,骑官吏、武官吏,乘舆鼓吹所服。救日蚀,文武官皆免冠,著赤帻,对朝服,示威武也。”赤帻为红色头巾,在东汉、六朝时使用广泛,武士通常著赤帻,表示威仪。江苏南京石子岗东晋墓出土的六朝俑戴平巾帻,南京小红山出土六朝文官俑穿直襟袍戴平上帻。

《谯国夫人》冼英戴平巾帻

六朝不仅男子戴巾,女性也戴巾。南京石子岗出土的东晋女俑,穿长方领窄袖缩腰连衣裙,发上加巾子。南京幕府山出土的南朝女俑,穿窄袖长方领紧身短衫、长裙,梳十字大髻加巾子。南京西善桥六朝墓出土陶俑,做鸦鬓高髻,交领宽袖连衣裙。由此说明巾子在六朝时期的受欢迎程度。

南朝戴平巾帻俑(黄强摄)

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女性戴头饰展示妆容之美,符合天性。冼英是女儿身也不例外,她有精美的头饰。在寨中,在闺房,拜见长辈,礼节拜访,配搭整齐、全套头饰,都很正确。”黄强说,“但是外出办事,仍然如此,就不妥了,主要是不便。冼英是位上得厅堂,上的疆场的巾帼英雄,做事干净利索。知书达理,却不拘礼俗。上灵台寺,为了方便,女扮男装,又岂会披金挂银一派女儿装?不符合冼英身份,也不吻合她的个性。”

夜行服上加金属片?

应是裤褶服

剧中陈霸先与冼英灵台寺结拜金兰,着黑色夜行服,上面缀有金饰。其实夜行服重在掩盖行迹,黑色等深色,适合夜间出现,不会缀以金属片,增加了反光,反而不利夜行。黄强认为,剧中陈霸先的夜行服款式臆造,历史上六朝人的夜行服是裤褶服。

黄强介绍说,裤褶服来源于北朝游牧民族,上身着褶(短身上衣),下身着裤,称之为“裤褶服”。裤褶以其轻便简捷的特点成为军中将士的主要服装。传入南朝,改为右衽,对上身褶衣加大袖管,下身裤管加大尺码变成大口裤。

裤褶在东晋时不仅作为军服广泛使用,而且也作为私居时的服饰和急装,并为百姓与帝王所采用。军人着袴褶也被称为急装,又用锦缚裤使其做夜行,侦察,近身格斗之戎装。日常生活松开三尺锦带成大口裤,称缚裤。夜行作战用锦带缚裤口,成小口裤,即裤褶服。当时大口裤的缚裤,与小口裤的裤褶都是当时时髦的服饰。六朝不仅男子着裤褶,女子也穿裤褶服。
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

校对 徐珩